全国特色小镇(茉莉小镇)校椅镇汶塘村建设宜居家园。
乡村振兴离不开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的深刻变化,我市城镇化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进入了以人为本、提质增量、产城协调、区域协同、改革引领的新阶段。
近年来,我市立足改革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城镇空间格局与形态,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着力构建城镇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一个更加有效、包容和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正在从“绘在纸上”的愿景逐步变成“看得见”的现实。
打造特色小镇
茉莉花成农民“致富花”
每年5—10月底是茉莉花盛开的季节。作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茉莉小镇),也是目前全市唯一的国家级特色小镇,横县校椅镇的3000亩连片标准化茉莉花田已是芬芳吐蕊、香飘四方,现场茶农种茶采茶忙,各企业生产车间也在连轴转,众多优质的茉莉花产品从这里走向全国、扬名世界。
正是凭借茉莉花这朵特色之花,校椅镇“种”出了一条致富路。花农雷水平表示,依靠种植采摘茉莉花,一家6口人住进了小洋楼,还买了小车,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如今的校椅镇正以茉莉小镇为核心,提升改造连接县城和南梧高速公路,辐射带动周边的电商产业园、综合示范村汶塘村、乡土特色示范村岭脚村、校椅镇区,打造形成具有浓郁茉莉特色的城镇村集群,让茉莉花这一曾经的“辛苦花”成为农民的“致富花”“幸福花”。
校椅镇积极打造特色小镇是南宁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规范引导、分类推进特色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推动特色小镇培育发展,推动横县校椅国家级特色小镇以及自治区、市级特色小镇建设;推动特色小(城)镇完成策划和总体规划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等工作,规范引导、分类推进全市特色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让特色小镇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领跑者。
打破城乡“坚冰”
户籍制度改革助进城农民圆市民梦
一本户口簿、一张居住证,对于不少公民而言,不仅意味着家,更是一份归属感。随着南宁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对外省务工人员和想进城的本地农民而言,户口问题已经不再是“拦路虎”。
“落户条件放宽了,即便没有房产也能落户南宁,享受和本地市民一样的福利。”在南宁市教育路一家企业工作的杨先生说,他来自农村,随着南宁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全面实施,他圆了自己的市民梦。
近年来,南宁市逐步调整完善进城落户的户籍准入条件,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全面放开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拓宽落户通道,进一步放宽本市城区的户籍准入条件;全面放开市辖县城镇的落户限制,明确乡村地区迁入条件,打破了城乡户籍“坚冰”,有序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向城镇转移。
此外,在推动居住证制度全覆盖的同时,南宁市还为“新居民”配套了就业创业、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险等诸多政策,让其在邕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南宁市居住证办理数已达145.6万张,占全区居住证办理数将近一半。今年以来,我市共有流动人口申报居住登记19.8万人,制发居住证6.4万张,办理居住证签注约11.1万张。
配套齐头并进
公共服务向城镇和农村逐步延伸
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力争实现每个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或3万—10万居民至少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乡联网公路建设逐步完善,加快张村—六景公路工程建设,推进“乡乡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建设;推进“厕所革命”,提高城市市政类公共厕所建设管理水平;继续实施“县县通”天然气工程,提高城镇燃气普及率……
完善的公共服务是城镇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向乡镇和农村延伸,但并非片面将城市的高楼大厦向乡村延伸,而是在保持乡村文化和风情的基础上,推动乡村生活品质和质量的提升,让乡村像城市一样便利,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我市正着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县域发展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县域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等支持力度,统筹推进公共服务向城镇和农村延伸;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新型城镇,做大做强县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规模,推动县域特色发展。
沿着绘好的蓝图,我市砥砺迈进,一条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