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精准脱贫攻坚行动 切实打牢乡村振兴基础

发布时间:2018-07-03 09:41   来源:南宁日报   
字体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保护视力色:    恢复默认

上林县白圩镇朝韦村朝文庄的山水牛养殖基地助农脱贫致富。

  要深入推进精准脱贫攻坚行动,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精准发力,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抓紧抓实产业扶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决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一系列决策部署,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居住条件以及产业发展能力,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

  完善基础设施

  村屯面貌焕然一新

  道路平坦,屋新楼靓,新盖的公共服务中心,新修的公共厕所,新建的文化广场,还有图书室、运动场、停车场等公共设施……走进青秀区刘圩镇那度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公路通到家门口,家家都有新楼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面对焕然一新的家乡,村支书玉向荣高兴地说。过去,村里交通环境差,“路不好,下雨时更难走。过去村里发展过鸡蛋产业,但鸡蛋装上车还没出村就都被震碎了。”玉向荣说,“东西运不出去,致富项目就发展不起来。”

  那度村的变化是从3年前开始的。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启动,当地政府帮助村民修建通屯道路、完善基础设施,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这期间,那度村不仅修好了路,还建成了新公共服务中心楼、生态停车场、人饮工程等28个便民项目。村里还引进了肉牛养殖产业,成立了养猪、香樟树等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产业日益完善。

  那度村的转变证明,环境变好了,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才更足。

  近年来,我市结合自治区下达的脱贫指标任务及各县区实际,科学制定了一大批改善贫困地区面貌的基础设施项目:仅2017年,我市完成了通屯硬化道路1121个项目1382公里、贫困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81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631个、贫困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116个、贫困村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146个、农村危房改造7161户。

  基础设施的完善,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而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贫困村的变化也一天一个样。

  发展特色产业

  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在马山县乔利果蔬产业示范区,当地村民流转土地后,加入生态种养合作社成为股东,并通过参与示范区建设,修水渠、开挖游泳池、建生态鱼塘、建养猪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目前,乔利果蔬产业示范区的火龙果、沃柑、葡萄、桑葚等农产品种植初具规模,正在建设的养猪场、沼气池投入使用后,将为园区的农作物提供丰富的肥料,实现生态种养。未来,示范区将打造成一个集生态农业、传统文化、民族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的现代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区。

  马山县盛世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蒙有胜表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带动村民富起来,将在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融合上做文章,让村民能享受到更多实惠。

  既要发展特色农业创造效益,又要向生态优势创造利益实现共赢,这是我市探索旅游业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的有益实践。

  去年以来,我市注重抓好种养业、旅游业、农村电商、林下经济、工业与产业扶贫结合,统筹推进扶贫产业开发,打造了一批叫得响品牌的农业专项项目;新增了1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7个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县级电商服务中心6个,全市农村电商覆盖率达62%以上。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便有了底气。目前,我市各县区基本选定了县区“5+2”、贫困村“3+1”个特色产业,并重点推动发展;贫困地区还发展了优质稻、糖料蔗、火龙果、中药、金花茶、牛、猪、羊等特色种养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村集体)”的模式发展产业;培育推广了马山“巴更模式”生态循环、上林山水牛肉牛养殖等模式……全市各地纷纷发力扶贫产业,为贫困地区打造了“聚宝盆”、种下了“摇钱树”。

  推进易地搬迁

  农民住进幸福家园

  “搬到县城生活,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只需花几万元,我就可以在县城买到一套房子。”隆安县城厢镇良一村那旺屯的周增发指着不远处的新房高兴地说。

  周增发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有4口人,精准识别分数为75分,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他可以在隆安县的震东集中安置区购买一套90平方米的套房,除去国家的补助部分,他只需交4.4万元就可以将套房拿到手。“搬到县城生活,我可以到宝塔工业园里打工,孩子也可以在附近上学。”说起新生活,周增发打开了话匣子。

  震东集中安置区属于隆安县震东扶贫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结合示范工程建设范畴。项目总投资132亿元,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760公顷,其中一期工程(核心区)规划用地260公顷,主要用于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项目包括中小学、幼儿园、体育健身活动中心、水厂等配套设施。

  近年来,依托移民新区项目的实施,我市正大力培育和发展二三产业,促进产城融合。同时,推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项目落户,保障搬迁群众的就业,确保群众搬得出、留得住、可发展、能致富。截至今年5月30日,我市易地扶贫搬迁2016年度建设的10个项目已竣工住房6845套,竣工率100%,搬迁入住25465人,入住率91.82%;2017年度建设的18个项目已竣工住房7303套,竣工率92.85%,搬迁入住21864人,入住率67.55%。

打印
分享到: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